日期:2025-08-10 08:27:36
大河财立方记者夏晨翔王鑫
8月9日,宇树科技创始人、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王兴兴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“产业发展”篇章上,以“机器人产业规模化的机遇与挑战”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。
王兴兴介绍道,今年上半年,整个机器人行业非常火爆,加上政策支持,相关整机厂商及零部件厂商,平均每家企业至少有50%至100%的增长。这意味着需求端拉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。在海外,特斯拉、英伟达、苹果等头部企业都在持续推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。但是,外界仍有疑问,为什么人形机器人没有大规模应用?是不是硬件不够好,或者成本比较高?
对此,王兴兴表示,其实从技术层面来说,目前硬件是完全够用的。智能体机器人当下及未来最关键的挑战,还是机器人大模型或者说具身智能完全不够用,进而限制大规模应用。
他分析称,目前的智能体AI应用,类似于ChatGPT发布前的1至3年时间,业界已经发现了类似的方向以及技术路线,但是还没人把它做出来。
而智能体AI应用的临界点应当达到什么程度?
“如果哪一天我们把一个人形机器人带到完全陌生的会场,给它下达指令把一瓶水带给某个观众,它可以流畅地完成,或者说要求它把一个完全没有见过的房间整理一下,它能够自己完成,那就差不多达到了临界点。”他表示。
他说,如果快的话,未来的1到3年内还是很有可能实现的。最慢的话估计3到5年也很大概率会实现,但是现在确实还没有达到这个效果。
那么智能体AI应用之所以没有达到这个效果,究竟是模型问题还是数据问题?
王兴兴表示:“我感觉目前全球范围内,大家对于机器人数据问题的关注度有点太高了,其实现在最大的问题反而是模型。”
他解释称,目前具身智能和机器人的模型架构不够好,也不够统一。在大语言模型领域,当有了足够多、足够好的数据时,就能把模型训练得越来越好。但是在具身智能领域,会发现很多情况下,数据采集后反而无法很好利用。
“所以我认为,模型本身是最重要的,在未来2到5年,智能机器人技术的重心之一应该是模型统一,推动端到端的具身智能AI大模型架构。”王兴兴表示。
其次,人形机器人未来想要实现大规模应用,还需要更低成本、更高寿命的硬件以及超大批量的制造。
他举例称,在汽车行业,生产一辆汽车的工程量是非常大的,需要生产很多硬件。机器人行业未来生产制造一旦形成规模,同样会面临非常大的工程量挑战。
此外,则是低成本、大规模的算力。
“在人形机器人,或者说移动机器人本体上,其实没办法直接部署很大规模的算力,因为它的尺寸、电池是有限制的,但是未来对于大规模算力的需求肯定是毋庸置疑的,而且应该是分布式的算力。”王兴兴表示。
他认为,人形机器人对于通讯延迟的要求比较高,未来工业领域在大规模应用时,使用分布式的服务器,可以使所有机器人直接连接工厂的局部服务器,提高安全性,降低延迟。
“未来一个小区里,每家每户都有机器人的时候,同样可以在一个区域建立分布式的集群算力中心,保障安全性,降低延迟。所以,分布式算力在未来也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。”他说。
监审:古筝丨监制:王鲁峰
天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